• 期刊首页
  • 概况简介
  • 期刊导读
  • 投稿须知
  • 邮箱投稿
  • 在线投稿
  • 联系我们

栏目导航

期刊介绍
概况简介
期刊导读
投稿须知
邮箱投稿
在线投稿

科研进展

  • 微生物所高福课题组在广谱性...
  • 微生物所高福院士就冠状病毒...
  • 全国首届真菌感染与宿主免疫...
  • 第六届传染病防控基础研究与...
  • 郭惠珊课题组在CMV非编码卫星...

通知公告

  • 关于2015级博士研究生提供接...
  •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接收...
  •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第十...
  • 中国微生物学会第十五届微生...
  • 中国微生物学会第十五届微生...

您现在所在位置:首页 > 期刊导读 > 2016 > 01 > 信息摘要

一种新的基于Red重组及I-SecI体内切割的大肠杆菌基因组无痕删减方法

【出 处】:

【作 者】: 朱美勤 [1,2] ; 虞剑 [1,2] ; 周长林 [1] ; 方宏清 [2]

【摘 要】目前常用的基因修饰方法是在Red同源重组介导下,电转线性PCR片段替换染色体上指定序列。因PCR过程错误掺入,该方法常常会在同源序列部位产生一些突变。为了避免此类突变,我们建立了一种新的无痕删除方法。首先将含有抗性标记(两侧带有I-Sec I识别位点)的线性DNA电转到Red重组感受态细胞内,用抗性基因替换基因组上指定序列;然后,将携带融合同源臂(两侧带有I-Sec I位点)的供体质粒导入上述细胞,诱导表达I-Sec I内切酶切割供体质粒释放同源片段,同时切除染色体上抗性基因产生双链断裂,通过分子间同源重组实现无痕删除。我们应用该方法连续删除了大肠杆菌DH1基因组上11个非必需区,使基因组减小10.59%。PCR测序证明所有删减区域同源臂未发生突变,基因组重测序证明指定区域被删除。删减菌的生长变化不大,但耐酸能力有所改变,并对番茄红素合成有不同影响。

相关热词搜索: 大肠杆菌DH1 RED同源重组 无痕删除

上一篇:重组溶葡萄球菌酶的PEG定点修饰
下一篇:抗A型流感病毒聚合酶碱性蛋白1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

       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《生物工程学报》
        地址:北京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B401  
       邮编:100101